從「無殼蝸牛」以致上周末的「巢運」兩者已相距二十五年,訴求的皆是居住正義與要求住宅改革。二十五年是何其漫長的歲月,政府雖經幾番輪替,房價卻愈打愈高,非僅年輕族群視購屋為「不可能任務」,即使中產階級對於現有房價也有仰之彌高的感覺。可見房價確實高得離譜,但從長長的二十五年過程中,政府雖採各項手段欲打下房價卻不見功效,可知房價的複雜性,有時連專家學者也徒呼奈何。
台北市長郝龍斌為了解決首善之區高房價問題,特別請出對房產素有研究的政大教授張金鶚擔任台北市副市長。張金鶚也確有抱負與經綸,然而一旦學理碰上實務,卻也有難以施展的壓力。政績卓越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,雖窮盡一切金融手段,例如欲自貸款限制面壓制房價,房屋價格仍無下降趨勢。原因即在於若干投資大戶資金充沛,根本不在乎貸款成數,反之一些勉強靠高成數貸款的小戶,因貸款成數下降反成了受害者!財政部年前推出的奢侈稅,主要目的也在打房,由於成效不彰正在尋求退場機制。該部目前研擬的是「房地合一」課稅法案。雖然可能對炒房有遏阻作用,但任何政策均有正反兩面。「房地合一」課稅,無論針對什麼對象,必然使一般自用住宅稅率受到影響。
營建業在台灣素有「火車頭產業」之稱,意即代表影響到的產業頗多,大至鋼筋、水泥、鋁製產品、冷氣設備、電線電纜、玻璃、瓷磚等業。更由於電子時代來臨,一些新建住宅,已使用光纖設備,先進的電子器材已登堂入室。政府全力打房,目的使房價回至合理價位。但何謂「合理」?恐也無合理標準。什麼樣的房價才能使初入社會年輕人買得起,恐將陷入各說各話中。
然而一旦房價真正出現慘跌現象,則不僅上述相關產業會受到波及,雖不至百業蕭條,國內經濟必受重挫。再者高房價係由人為炒作所致,政府主管部門卻從不正本清源對轉手套取高利者課以刑責,或以重稅嚇阻。打房總是不痛不癢,在無關緊要處下手。據我們了解,即使在全力打房聲中,北部若干地區,仍有人憑訂購紅單子,轉一手即可賺入五十至百餘萬元。勞動部與勞工、工商協會等,經常為增加勞工薪資爭得面紅耳赤,增幅也不過數百元而已。但付出少數訂金,轉手就可賺到勞工三、五年薪資,豈合理乎?正義乎?政府只知端出一些大計畫,可是施行起來有礙難處,便是經費太過龐大根本不易完成。
例如內政部正計畫十年內推十萬戶社會住宅。但卻要拖到明年元月才會與巢運團體、房改聯盟共商對策。免不了又落個畫餅充飢下場。
加之政府對物價調節無方,不管內在或外在因素,只要一有風吹草動物價便如脫韁野馬狂奔而上。最近傳播業每天在報導「物價上漲,人民苦不堪言」的新聞,政府基於自由市場原則,根本不聞不問。還有官員要百姓自己去抵制不肯降價產品,人民以衣食為本,要他們不吃不穿嗎?一個最簡單答案:在百物齊漲下,營建業成本必愈墊愈高,政府縱使用盡金融、財稅手段,房價會應聲下跌嗎?官員與專家不能空憑理論與數據打房,別忘了房價問題是環環相扣的。
【2014年10月10日上午12:00/台灣新生報/社論】
留言列表